比特幣行情 比特幣行情
Ctrl+D 比特幣行情
ads

中心化交易所:筆加索-讓交易更藝術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石器時代——場外交易

自從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加密資產誕生以來,人們就有交易這些資產的需求。最初,這些需求主要通過社交媒體來滿足,人們在論壇上發帖,或者在聊天群里發布信息,尋找可能的交易對手。這種交易方式通常也被稱為場外交易(OTC,OverTheCounter)。

場外交易的主要問題是效率低下、違約風險高、缺乏有效的價格發現機制。隨著區塊鏈行業的發展,數字資產的種類越來越多,交易者的數量和他們對交易頻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場外交易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在這個背景下,集中的交易場所——交易所隨之誕生。

工業時代——交易所

交易所為用戶提供一套交易工具以及相關的服務,將所有交易者集中起來,通過計算機程序來快速撮合買單和賣單,并通過鎖定流動性為買賣雙方提供履約擔保。通常,用戶必須將某種數字資產預先“充值”到交易所,通過執行“下單”操作,約定一個可接受的“匯率”,并將一定數量的資產鎖定在系統中。系統會自動找到那些交換方向相反,并且在匯率上能夠達成一致的訂單,完成交易對手之間的資產結算,這個過程通常叫做“撮合”(match)。由于在撮合完成之前,等待交易的資產流動性會被交易所鎖定,買家和賣家都無法動用,這就保證了交易完成后雙方的可靠履約。

安全——中心化交易所的基因缺陷

交易所的誕生,極大提高了數字資產交易的效率,消除了違約風險,也提供了一個高效的價格發現機制。然而,這些體驗的提升并不是沒有代價的。

首先,為了確保可靠履約,用戶必須將資產托管到交易所。交易所實際控制著數量巨大的數字資產,產生了嚴重的安全隱患。歷史上多次發生的交易所資產被盜事件,極大的動搖了用戶對交易所安全性的信心。而運營交易所的機構,既面臨挪用用戶資產獲利的誘惑,又面臨內部安全管理的挑戰。在很多“被盜”事件中,你甚至無法分辨這些被盜的資產,是真的被“黑客”洗劫,還是被交易所挪用,或者被交易所內部員工竊取。

Coinbase發布紀念NFT,旨在保護和促進加密生態集體立場:4 月 25 日消息,Coinbase 通過 Zora 平臺發布Stand With Crypto紀念 NFT,該 NFT 旨在保護和促進加密貨幣生態潛在的集體立場。該 NFT 系列相關的所有收益將通過 Gitcoin 的加密宣傳回合捐贈給經過審查的組織。[2023/4/25 14:24:53]

資產被盜雖然只是小概率事件,但交易所為了控制安全風險,或者為了挪用資產,通常都會對用戶“提現”環節進行種種限制。如果你使用過任何一個交易所,都會發現,“充值”環節總是免費并且極為便利的,而在“提現”的時候,就會有最大數量、到賬時間等種種限制,有時候還必須通過人工審核環節。

壟斷——中心化交易所的原罪

此外,從商業的視角來看,中心化運營的交易所,實際上是以公司的組織形式來參與市場競爭,他們必須基于商業利益來選擇交易標的。一旦某個交易所形成壟斷地位,他們就會充分利用壟斷優勢,提高準入門檻,設置有利于自己的規則,向項目方收取高額的“上幣費”,從而達到自身利潤的最大化。這種壟斷威脅了數字資產市場的公平競爭,提高了交易者的風險和成本。很多優質項目是以開源社區的方式來組織的,“項目方”并沒有足夠的融資來承擔這些頭部交易所的“上幣費”;與之相對,有很多區塊鏈項目將融資的一半甚至一多半交給交易所,用余下的資金與交易所合作進行市場操縱,這類項目往往沒有足夠的資源用于實際的項目開發,缺乏價值支撐,投資風險非常高。這種壟斷交易所與項目方合謀向投資者轉嫁風險,收割投資者的行為,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加劇了區塊鏈市場的泡沫化,威脅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因此,作為一個加密資產投資者,對中心化交易所的態度可以用“愛恨交織”來形容。總結起來,用戶的痛點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

1)資產的安全性無法保證;

BUSD交易量創一個月高點:金色財經報道,Glassnode數據顯示,BUSD交易量 (7d MA) 達到91,130,879.01美元,創一個月高點。[2023/2/19 12:15:21]

2)某些環節的體驗較差,尤其是注冊、提現等環節;

3)只能在交易所選定的標的范圍內交易,無法滿足多樣性需求;

4)治理機制高度不透明。無論是規則制定、收費標準還是撮合邏輯,都是由交易所集中控制。

信息時代——去中心化交易所

在這個背景下,一種被稱為“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新型交易所逐漸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一些特性,有效彌補了傳統中心化交易所的先天缺陷。

在談論去中心化交易所之前,我們應該首先明確“去中心化”的實際含義。在我看來,去中心化交易所與中心化交易所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技術”和“治理”兩個維度。

從技術維度來看,去中心化交易所是一個建立在區塊鏈之上的去中心化應用,通過智能合約,發揮區塊鏈“無需信任”、不可篡改的特點;

從治理維度來看,去中心化交易所是一個開放的、社區驅動的、權利和義務高度分散的去中心化組織。

事實上,目前的很多“去中心化交易所”項目,并沒有在這兩方面同時做到“去中心化”。要么是采用中心化技術,在治理層面鼓勵社區參與;要么是只采用了去中心化技術,商業模式和運營仍然是中心化的。

那么,一個真正的、理想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它又能給用戶帶來什么具體的好處呢?

上鏈與跨鏈——技術視角下的“去中心化”

交易所的系統,主要分為“資產管理”和“訂單撮合引擎”兩個模塊,前者存儲賬戶數據,負責資產托管和交易結算;后者存儲訂單簿數據,執行訂單的撮合計算。

去中心化的技術方案,是將這兩個模塊都用鏈上的智能合約來實現。這樣,用戶的資產托管到智能合約中,沒有任何個人或組織可以輕易盜取或挪用,用戶提現也不受任何人為的限制。而訂單的撮合邏輯也受智能合約限制,使“搶先交易”這類作弊行為無法得逞。

PeckShield:Arbitrum上Alameda地址向某地址轉入價值約260萬美元的加密貨幣:金色財經報道,據PeckShield預警,Arbitrum上被標記為Alameda的地址向0x7b7b轉入價值約260萬美元的加密貨幣。該地址從Uniswap中移除200萬枚USDC流動性,從Synapse上移除995枚nETH流動性并換成1000枚ETH,然后將USDC和ETH轉移到0x7b7b。[2023/2/3 11:45:22]

得益于區塊鏈系統自身的特性,去中心化交易所可以保證極高的可用性。幾乎在任何時候,總能在線上找到可用的節點提供服務,從而保證交易撮合和資產結算永不中斷。在最壞情況下,用戶還可以選擇自己運行一個區塊鏈的節點,來完成中斷的交易,并將資產安全的轉移到自己的錢包中。

實現這種完全去中心化的技術方案,要求交易所底層的公鏈平臺有足夠好的性能,而且智能合約執行的成本足夠低。目前,由于大部分公鏈平臺無法同時滿足這兩點,因此,很多去中心化交易所只能作出妥協,采用一種二層協議,只將低頻的資產管理模塊部署到鏈上,而將高頻的訂單撮合模塊放在鏈下。這種方案雖然犧牲了訂單撮合邏輯的去中心化,提高了去中心化交易所開發和運維成本,但至少解決了最為迫切的托管資產安全性問題,也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折衷方案。

最后,支持多種不同公鏈平臺上的資產之間進行交易,或者說具有“跨鏈”能力,也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一個重要技術目標。

所有權、運營權、收益權——治理視角下的“去中心化”

從治理的視角來看,交易所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的,主要體現在它的所有權、經營權和收益權是歸屬于某一個特定的商業組織,還是歸屬于一個開放的社區。

在中心化交易所的治理模式中,某個中心化組織有權決定交易何時開放和關閉,有權修改交易規則;這個組織有權決定允許哪些用戶來交易,以及哪些數字資產可供交易;交易所產生的收益也歸屬于這個組織。

Hooked Protocol:團隊與近期價格波動無關:金色財經報道,Web3 社交網絡 Hooked Protocol 針對近期價格波動情況在社交媒體發文稱,該協議已將團隊分配的 HOOK Token 轉移到 Binance Custody 下,這些 Token 將按照預先確定的釋放時間表保持鎖定狀態。Hooked Protocol 還澄清,其團隊與近期價格波動走勢無關,同時提醒加密市場不穩定,用戶應該“Do your own research”。此外,Hooked Protocol 還宣布推出 2023 年發展路線圖和產品開發計劃,包括更新 APP、拓展海外市場等。[2022/12/14 21:43:11]

而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治理模式中,交易所的所有權歸屬于社區,所有的規則變更必須通過投票或者分叉的形式來獲得共識;交易所向社區用戶開放,選擇交易標的、制定手續費等運營權也歸屬于社區;同樣,交易所所產生的收益也全部歸屬于社區。

目前,無論是中心化交易所,還是去中心化交易所,通常都會對交易所的某種權益代幣化,發行一種交易所的“平臺幣”。有趣的是,通過交易所平臺幣的經濟模型,我們可以清晰的分辨出它的治理模式。

如果平臺幣只能用于抵扣交易手續費,某種意義上來說相當于交易所的“優惠券”或“會員卡”,持幣用戶僅僅作為消費者享受優惠服務,那么,基于這種平臺幣經濟模型的交易所,其治理模式也是中心化的;

相反,如果交易所的平臺幣大部分由社區持有,而持幣用戶擁有交易所重大決策的投票權,并且可以獲得交易所的利潤作為分紅,那么這個交易所的治理模式就是去中心化的;

由于去中心化治理的開放性,任何用戶,或者任何用戶想交易的資產,都無法被某個壟斷組織出于自身利益考慮而擋在門外。不同的交易標的可以在統一的市場規則下自由競爭,優勝劣汰。任何個人或組織都無法輕易修改游戲規則,個體的退出也不會對交易所產生重大影響。

Coinbase前首席技術官:FTX可能是國家失敗的預演,比特幣是對沖通脹的工具:12月12日消息,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前首席技術官、風險投資公司a16z前合伙人、天使投資人Balaji Srinivasan在其推文中表示,“將FTX視為國家失敗的預演,有一天,您的美元銀行賬戶余額可能會被凍結或膨脹到一文不值”。Twitter上的許多人贊同Srinivasa 的觀點,稱比特幣和去中心化是答案。此外,Srinivasan在另一條推文中還評論表示,比特幣是對沖通脹的工具。[2022/12/12 21:38:31]

同時,開放性還可以帶來更好的流動性,在統一的協議框架下,所有交易者共享同一個市場的深度。

最后,交易所收益權的社區化,為整個交易生態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激勵,最終會降低所有交易者的平均成本。

進化之路——去中心化交易所演進模型

如果按照以上兩個維度,按照交易所的去中心化階段繪制成圖形,如下圖所示。我們會發現,去中心化交易所演進的起點和終點都是相同的,演進的路徑都是從左下角開始,選擇不同的進化方向,逐步向右上角推進

問題與挑戰

當前階段,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用戶體驗與中心化交易所還存在相當的差距。最大的問題體現在撮合速度慢、交易成本高和流動性不足三個方面。任何用戶都無法接受每筆訂單需要等待十幾秒甚至幾十秒才能成交,或者每下一單,甚至撤單都需要支付高額的手續費。用戶更無法接受一個數字資產想賣的時候賣不掉,想買的時候買不到。

在技術層面,去中心化交易所需要解決撮合的性能和經濟性問題,這個挑戰主要依靠基礎設施,也就是底層公鏈平臺的進化來解決。基于這個原因,很多去中心化交易所項目甚至選擇自行開發一個公鏈。

另外,由于不同的公鏈在協議、賬本和共識算法上的巨大差異,解決資產的跨鏈流動性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雖然目前出現了很多所謂的“跨鏈”方案,但都無法完美的解決問題。

目前,去中心化交易所比較現實的選擇是基于“公證人”的跨鏈方案。這一方案的弱點在于過于依賴鏈下信任,無法實現去中心化。即使引入不同公證人之間彼此監督、互相競爭、形成某種共識的機制,仍然存在公證人合謀作惡的可能。

而“原子交換”這類“方案,本質上是不同公鏈的資產在兩個用戶之間的對等交換,而不是資產跨越公鏈的單向轉移。例如,當你想把代幣從比特幣網絡轉移到以太坊網絡上時,必須找到一個想把同樣數量的代幣反向轉移的交易對手,他拿走了你在比特幣網絡上的代幣,而你拿走了他在以太坊網絡上的代幣。顯然,原子交換更適用于OTC交易,無法滿足交易所這種集中撮合的場景。

還有一類“同構跨鏈”的解決方案,例如Cosmos或者Polkadot,通過設計某種頂層協議,來提高符合該協議的“鏈”之間的互操作性。這類方案的問題在于無法使現存的公鏈之間實現“跨鏈”,除非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公鏈都能夠兼容這種頂層協議。這一點短期很難實現,因為“跨鏈”的難題恰恰在于“跨協議”交互,而公鏈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正是協議之間的競爭。所以,試圖通過統一協議來完成“跨鏈”的目標,顯然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治理層面,去中心化交易所需要解決流動性激勵問題,這主要依靠合理的治理模型和激勵模型。這個問題往往被人們所忽略,其實它才是很多去中心化交易所最大的短板。一個中心化治理的交易所,甚至不應該被稱為“去中心化”交易所。但治理的去中心化,遠比技術的去中心化難度更高。無論是經濟模型的設計、社區的建立,還是交易生態的發展,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交易用戶、傳統交易所、項目方、做市商、加密資產投資人等,整個生態中的不同角色通過持續的競爭和合作,最終達到利益的平衡。因此,一個真正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應該著眼于建立一個完整的交易生態,把原本分散在不同“中心”的流動性匯集在一起,而不是試圖成為一個新的“中心”,這樣才符合“去中心化”的真正內涵。

進化的終點——完全去中心化交易所

隨著公鏈技術的進步和治理模式的迭代,去中心化交易所已經逐步具備了商業應用的條件。用戶正在期待著一個進化到完全形態,從技術到治理都完全體現去中心化的新一代交易所的誕生。

這個交易所應該構建在一條高性能、低成本的公鏈之上,可以在鏈上完成訂單的撮合,并且具有跨鏈能力。

同時,這個交易所應該有一個充分開放的生態,由社區所有、社區運營、社區受益。它的治理模型應該能夠充分平衡所有生態參與者的利益,無論是交易用戶、運營者、流動性提供者還是項目方,都可以從這個生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藍圖已經勾畫完成,是時候做一些事把它變成現實了。按照理想中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終極形態,我們打造了一個商業應用級別的去中心化交易所——ViteX。我不打算在這篇文章中講述太多ViteX的細節,只給好奇的讀者提供一些線索:

ViteX是一個體驗接近傳統交易所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資產由用戶自己通過私鑰控制,在交易前不需要復雜的注冊和KYC流程。

ViteX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它“開自己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就像在淘寶開店一樣簡單。

ViteX運營的核心角色是“交易所運營商”,他們類似淘寶的“商家”。這些運營商將來自傳統交易所品牌持有者、區塊鏈項目方、TokenFund,或者社區KOL等。運營商有自己的交易專區,保留自己的品牌,擁有開通交易對、設置手續費等運營權。運營商的品牌和信用將成為他們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因素。例如,上幣標準和盡職調查更為嚴格的運營商,可能更容易被用戶認可。

ViteX是一組運營去中心化交易所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包括智能合約、網站、API、SDK等。運營商也可以基于ViteXAPI來搭建自己的交易網站,或者和自己的交易系統打通。

ViteX將基于平臺幣VX來完成激勵和去中心化治理。VX代幣沒有明顯的利益相關方,也沒有融資和預挖。獲取VX的方式包括:完成一筆交易、開通新的交易對、為ViteX智能合約提供公鏈資源的配額、為ViteX提供流動性、邀請新的用戶等。這些規則將被寫入智能合約,成為協議的一部分。

ViteX平臺歸屬于VX持有者,任何協議和規則的修改都將通過VX投票來決策。同時,ViteX平臺產生的利潤,也將100%分配給VX代幣的持有者。

ViteX是構建在Vite公鏈之上的,Vite公鏈是一個基于DAG賬本、支持智能合約的異步高性能公鏈平臺,秒級確認,無手續費,支持多幣種及跨鏈。Vite公鏈就是為DEX這一類復雜的dApp而設計的,可以很好的滿足鏈上撮合的性能和成本要求。

希望我們的探索和實踐,可以加速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演進速度,催生更多的商業機會,并讓加密資產交易生態和整個區塊鏈行業走向繁榮。

作者:劉春明,ViteLabs創始人,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協會常務理事。歡迎轉載。

請通過ViteX官方賬號了解交易所最新動態:

ViteX公測地址:https://x-test.vite.net/

Twitter:https://twitter.com/ViteXExchange

Telegram:https://t.me/vitexexchange

論壇:https://forum.vite.net

官網:https://www.vite.org/

微博:http://m.weibo.cn/u/6840230204

Tags: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交易所VITVITE去中心化交易所前三去中心化交易所安全嗎GravityVITES幣

比特幣價格實時行情
GRAM:Telegram代幣Gram降臨 7月將在Liquid首次發售

據TechCrunch報道,加密消息應用Telegram的Gram代幣將在Liquid交易所進行公開ICO。去年Telegram曾通過非公開ICO為其電報開放網絡項目籌集了17億美元的資金.

1900/1/1 0:00:00
BTC:行情分析:BTC震蕩上行有上攻跡象,LTC停止攻勢暫時調整

近期BTC的調整修復走勢漸漸緩過來了,午間上行價位觸及30日均線后遭遇回調,在回調過程中走勢下行觸碰5日均線反彈再次向8000美元上方沖刺.

1900/1/1 0:00:00
區塊鏈:視覺中國再惹民憤 專家:建議引入區塊鏈技術規范版權市場

視覺中國事件余波未消。 6月1日,在新浪微博上身份認證為“野生動植物保護工程師”的“蘑菇攝手黃耀華”發微博稱,視覺中國侵犯其圖片版權,裁掉了他的圖片水印以此牟利.

1900/1/1 0:00:00
區塊鏈:區塊鏈當“證人” 有喜也有憂

最近,視覺中國再次被卷入輿論漩渦。6月1日,“@蘑菇攝手黃耀華”發微博稱,視覺中國侵犯其圖片版權,裁掉了他的圖片水印以此牟利.

1900/1/1 0:00:00
萊特幣:萊特幣價格突破125美元,達到一年內最高水平

萊特幣今天上漲到125美元以上,達到一年多以來的最高點。據CoinMarketCap的數據顯示,altcoin(比特幣以外的加密貨幣)的價格最高達到128.25美元,當日漲幅超過10%.

1900/1/1 0:00:00
區塊鏈:6.13午間行情:LTC迎來震蕩調整

文章系金色財經專欄作者供稿,發表言論僅代表其個人觀點,僅供學習交流!金色盤面不會主動提供任何交易指導,亦不會收取任何費用指導交易,請讀者仔細甄別,謹防上當.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