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行情 比特幣行情
Ctrl+D 比特幣行情
ads
首頁 > 幣安幣 > Info

比特幣:觀點:比特幣會代替黃金成為未來的硬通貨?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硬通貨是在實際討論中使用的最著名的貨幣術語之一。從政策決策的論述到金融領域的評論辯論,這個詞的使用頻率之高,甚至連普通公民都對它耳熟能詳。然而,盡管“硬通貨”的概念被大量使用,它對傳統的財政責任與貨幣體系有著非常明確的內涵,但其確切的定義仍然相當模糊。雖然對許多人來說,它只是一個幾乎等同于金本位制度的實用術語,但它的概念意義顯然不止于此。

在當時的理論討論中,應該清楚地看到,盡管黃金是幾個世紀以來對這一概念最準確的實際表達,但它不可能是硬通貨的真正定義。直到今天,盡管在理論上有充分定義這個術語的優點,但這種精確的定義似乎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已經認識到,假設它僅僅意味著一個黃金體系,就足以實現所有的實際目的。

然而,近年來,這個詞開始被用于新興的加密貨幣體系,尤其是比特幣。使用這個術語來描述新生的貨幣體系,其確切含義引起了明顯的混亂,而究竟是什么使貨幣“變硬”的問題開始變得具有實際意義。

目前的事態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問題。首先,對貨幣體系的“硬通貨”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定義。其次,這個術語是否適合描述比特幣。最后,其他加密貨幣是否也可以這樣分類。因此,本文的其余部分將嘗試處理上述問題。最后,本文僅討論什么是硬通貨的問題。更廣泛的問題是,硬通貨體系是否一開始就是可取的,這超出了本文的討論范圍。對此,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找到我的答案。

什么是硬通貨?

雖然如上所述,在關于這個問題的討論中似乎沒有精確和一致的定義,但如果我們要認真調查這個問題,我們必須首先提供這樣一個定義。今后我們將采用的定義如下:

“貨幣的硬度與貨幣通脹成反比,從而稀釋了現有股票的價值,而從經濟上講,這是可以施加在股票上的。”

現在,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需要澄清,以避免對上述定義的常見誤解。首先,我們應該注意到,與許多經濟術語一樣,貨幣的硬度是一個主觀感知的因素,受到各種事件(如生產中的技術改進、有效的偽造等)不斷變化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類似于討論貨幣的購買力,貨幣購買力雖然可以被普遍理解,但卻是一個相當主觀和不斷變化的衡量標準。雖然這一考慮當然不會使其重要性和有用性失效,但我們應銘記在使用它時必然伴隨的這些限制和不確定性。

要注意的第二點是關于“經濟上可以施加”的確切含義是什么,以及隨后的含義是什么。簡而言之,問題在于,在貨幣價值下降(或生產成本上升,或兩者同時上升)到生產不再有利可圖的程度之前,能生產多少貨幣。在這里,我們可以注意到“商品貨幣”(由市場決定供應)和“法定貨幣”(由立法決定供應)之間的明顯區別。商品貨幣的供應是由它的市場需求(價格)決定,其生產的成本總是傾向于匹配它的市場價格,如果變得無利可圖,那么生產者將很快急于生產更多的利潤,甚至停止生產。另一方面,法定貨幣的供應,如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政府紙幣,不是由對它的需求來調節的,而是由武斷決定的官僚程序來調節的。

觀點:比特幣期貨市場處于投降模式:Coindesk發文稱,隨著交易者轉為看跌,比特幣期貨市場處于投降模式。加密貨幣分析公司Arcane Research周二在一份報告中寫道:“期貨交易商已開始對三個月后到期的比特幣合約進行定價,幾乎與當前現貨價格持平。”下跌的期貨溢價表明比特幣在5月修正35%和本月又下跌12%之后未來方向的不確定性。[2021/6/9 23:23:01]

在這里,兩種貨幣制度的主要區別在于,就前者而言,財富被稀釋的風險主要體現在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進步上。而對于后者來說,由于任意原因,總是存在大規模稀釋的風險。因此,前一類的錢值得我們花額外的精力去研究它的硬度,而后一類的錢卻讓我們毫不懷疑它的“硬度”。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貨幣寬松并非偶然,而是有意為之的結果,其主要目標是政府通過鑄幣稅進行融資。鑄幣稅是一種受法律保護、不受市場競爭影響的貨幣的發行者所獲得的壟斷利潤。

硬通貨(非常)簡短的歷史

到目前為止,我們對硬通貨的概念給出了一個準確的定義,并了解了為什么硬通貨必須是通過公開的市場競爭產生的商品貨幣。現在,我們將繼續通過研究一些歷史上的貨幣體系來研究硬通貨的原理,并逐步從容易的貨幣轉向困難的貨幣。

在貨幣的歷史上,諸如鹽、貝殼和玻璃珠等著名的例子比比皆是。與其他貨幣相比,它的貨幣屬性(耐用性、可分割性等)較差,導致它迅速貶值,最終完全失去其貨幣作用。這一過程最好的例證也許是雅浦島著名的雷石島。這些石頭的大小(和價值)從小珠子到巨大的3.6米高的石頭不等,當地人用了幾百年。由于生產方法在貨幣使用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太大的改進,它們的生產多年來保持相當穩定,確立了它們作為硬通貨的地方地位。然而,隨著19世紀末歐洲人的到來,以及他們帶來的先進工具和生產方法,生產變得越來越便宜,石頭開始迅速貶值,直到它們最終在西方貨幣體系中失去了自己的貨幣角色。類似的情況在歷史上的很多時候和地方都有發生,比如非洲和美洲的玻璃珠和貝殼,歐洲的鹽等等。

自公元前1000年左右開始作為貨幣使用以來,貴金屬可能是最突出的貨幣。主要是通過歐洲和亞洲作為最普遍的貨幣制度,后來在發現美洲之后,在歐洲殖民努力的強大影響下迅速蔓延到所有其他大陸,整個世界開始走向統一的貴金屬貨幣體系融合,即銅、銀和金。

這種金屬貨幣體系的使用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相對優良的物理貨幣屬性,如持久性、可移植性和可分割性。與歷史上所有其他貨幣商品相比,它們所表現出的貨幣硬度,其影響力絲毫不減,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種使用金屬貨幣的長期趨勢可以說在19世紀中期達到了頂峰。以黃金作為標準,在美好時代盛行,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的這一時期結束后開始衰落。從那以后,出現了一種不可兌換的紙幣的強烈趨勢,主要以紙幣、“代幣”硬幣的形式出現,后來還出現了今天的數字貨幣。

觀點:停止為美聯儲提供資金并購買比特幣,才能解決所有問題:比特幣支持者、金融分析師Max Keiser發推稱,比特幣可以作為一種抗議的手段。Max Keiser在談及目前美國經歷的抗議活動時提到,最近許多人在推特上呼吁中止為警察提供資金,但這樣做是毫無意義的,因為“銀行家們”還可以雇雇傭兵來保護自己和他們的財富。

相反,Keiser提出了另一種出路——停止為美聯儲提供資金,購買比特幣,擺脫“暴力支持”的美元。Keiser還表示,考慮到比特幣網絡生成一個新區塊所需要的時間,比特幣目前已經是一種比黃金更“硬”的貨幣。(U.Today)[2020/6/8]

這種從金屬本位到純粹法定本位的轉變起源于中國紙幣的發明。紙幣是一種紙材料(或類似材料)的幣,持票人可以根據需要從紙幣生產商保留的準備金中兌換成硬幣。這種紙幣作為一種流通媒介的使用始于11世紀,當時的貨幣是“交子”,從那時起,這種紙幣就一直在世界各地流通。這種做法的特點當然不是支付手段所采取的那種新的實物形式,但事實是,盡管所有票據都可按需贖回,但準備金只占所有票據贖回所需資金的一小部分,即今天的部分準備金銀行制度。

雖然這些紙張形式的錢最初屬于私下發行,主要用于簡單的可移植性(如攜帶金屬硬幣變得沉重),但他們很快被國有化,作為一種新型的政府融資方案,即鑄幣稅,通過廉價的生產成本和部分準備金的使用技術。對銀行業歷史的全面考察超出了本文的范圍,就我們的目的而言,重要的是要注意,雖然貨幣的實物形態很久以前就開始轉向紙幣,但今天的永久不可兌換紙幣的概念是純粹的現代“發明”。雖然它的形式相似,可能是由于上述的古代實踐,它缺乏任何歷史先例。

的確,全球向金屬貨幣的趨同,尤其是后來從金屬貨幣向金本位的過渡,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政府的影響力。然而,為實施這一項轉變而采取的大規模干預措施是完全史無前例的。可以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再到1971年尼克松總統的第11615號行政命令的成熟,從金屬貨幣到純粹的法定貨幣的轉變,使全球貨幣體系在任何可以想象的方面都被國有化和化了。其結果是貨幣演變趨勢的倒退,從最困難的貨幣的國際趨同退化到最便宜的生產方法,這將為每個國家政府帶來盡可能高的鑄幣稅利潤。因此,當我們發現在過去的100年里發生了50多起惡性通貨膨脹導致的經濟崩潰時,我們并不感到驚訝。這一曾經極其罕見的事件,如今已成為現代經濟的流行病,幾乎成了阻止政府過度貨幣生產的唯一手段。

簡單地總結一下,貨幣的歷史向我們展示了貨幣標準的國際趨同趨向于最硬的貨幣。這種趨勢很可能在19世紀的金本位制度下達到頂峰,在過去的一百年里,這種趨勢一直受到力量的壓制,這些力量迫使人們使用最容易獲得的貨幣,而這些貨幣可以根據他們的意愿無限地創造出來。盡管轉向硬通貨的趨勢似乎已完全逆轉,但可以說這種趨勢逆轉所造成的巨大經濟困難和不穩定可能表明,這種趨勢只是暫時的。因此,似乎有一個強有力的理由相信,在過去的這一百年里,在向更硬的貨幣邁進的長期趨勢中,只會出現一個短暫的倒退。

觀點:區塊鏈有助于解決經濟危機 但無法解決當前社會危機:自5月25日喬治·弗洛伊德在明尼蘇達州警察手中死亡后,在一片混亂中,加密領域的一些人開始思考,區塊鏈甚至比特幣能否提供一些幫助。加密貨幣開發人員和康奈爾大學教授EminGünSirer表示,“我不是他們中的一員。把資產放在分散的媒介中,讓它們可以在全球范圍內交易,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看到了它未來的很多用途。所以,從經濟上講區塊鏈是絕對有用的。但在這種特殊的社會環境中,區塊鏈沒有任何作用。”(Decrypt)[2020/6/6]

然而,上個世紀給我們留下了一點希望,即這種進步的回歸可以表現為對金本位的回歸。隨著向全球在線支付的轉型,為平穩運行這樣一個系統,對集中式可信儲備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明顯。然而,正是這種對中央儲備體系的需求,恰恰是導致黃金在上被攫取并最終消亡的缺陷。此外,考慮到過去幾十年世界各國政府權力的巨大擴張,這種中央儲備體系所固有的風險使得回歸黃金似乎是一種不切實際的選擇。

盡管關閉這一過去的選擇帶來了障礙,但技術的進步開辟了一種以比特幣(Bitcoin)為形式的新選擇——一種對硬通貨的數字化改造。如果它確實提供了一種安全的替代方案,那么這種體系就有真正的潛力成為貨幣標準的下一個演變,延續向更硬貨幣形式轉變的舊趨勢。

作為硬通貨的比特幣

簡而言之,比特幣的最終供給是有限的,是通過公開競爭來擴大計算能力。它在設計上被限制在總供應量約2100萬枚,按照估計的時間表生產。新比特幣的生產需要解決一個密碼難題,每個競爭對手解決這個難題的概率與其消耗的計算資源直接相關。

我們看到,從理論上講,比特幣被設計成硬通貨,最終的硬度不允許進一步生產,在某種意義上,造成了絕對的稀缺性。雖然我們現在對比特幣在貨幣硬度方面的理論保證有了基本的理解,但我們必須著手研究如何在實踐中驗證這些保證,以及它們可能面臨的威脅。

比特幣的貨幣硬度是由其共識規則保證的——根據這些規則的有效性,接受或拒絕交易歷史(以區塊的形式)的代碼。這些規則包括解決密碼挑戰的要求(工作證明POW)、確保沒有任何交易的比特幣支出超過發送方的支出,以及確保沒有比特幣超出供應限額或在預定時間之前出現問題。到目前為止,每臺機器都已經驗證了所有的交易歷史,并通過這種驗證維護當前的UTXO集(當前的比特幣所有者集),這臺機器被稱為完整節點。

整個“比特幣網絡”是所有使用相同協議規則通信的完整節點和傳播新數據信息(主要是塊和交易)的總和。通過遵循相同的驗證規則,并在它們之間傳遞所有數據,所有節點都應該達到當前狀態的相同視圖——一個共識。

觀點:ETH 2.0可能比比特幣減半產生更大的影響:Messari加密分析師Ryan Watkins指出,ETH 2.0將是下一個重大加密事件,可能比最近完成的比特幣減半產生更大的影響。因為比特幣減半是預先編程的事件,它在本質上是可以預測的。而ETH 2.0則正好相反,可能會在市場上發生根本性的變化。(Cryptodaily)[2020/5/23]

節點可能通過兩種方式對當前狀態產生分歧——擁有不同的(或部分的)數據,或根據不同的一致規則進行驗證。前一種情況通常不是問題。它主要包括連接網絡過程中的節點(在IBD中)、尚未接收到新塊的節點,以及兩個沖突塊獨立解決并同時傳播的情況。這方面的數據傳播雖然高度關鍵,但并不涉及比特幣本身的貨幣硬度,因此我們在目前的討論中將忽略它。第二種可能的情況——建立不同的共識規則——是通脹風險所在,也是我們現在要研究的問題。

嚴格來說,比特幣沒有“明確”的規則。例如,第一個版本的比特幣軟件的原始規則,以及當前的比特幣核心軟件的規則,但由于比特幣是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項目,沒有規則是必須遵守的。這本質上意味著(為了方便起見,以最不可能但在技術上仍然可行的情況為例),如果比特幣網絡的所有參與者一致修改他們的規則,例如,產生永久性的通貨膨脹,這些將成為新的規則。沒有控制機構可以阻止用戶運行他們想要的任何版本的軟件。作為一種人造數字資產,比特幣的這種特性是其固有的,這可能是它與黃金等天然商品最顯著的區別,因此在評估比特幣的實際硬度時需要高度關注。

要理解是什么保證了比特幣的貨幣政策和其他共識規則的硬度,我們應該從分析網絡入手,而不是從整體入手,可以從組成網絡的各個節點入手。

就一個完整的節點而言,它對規則(比特幣的“定義”)的控制是絕對的,沒有強迫節點使用特定規則集的程序。同樣,沒有節點可以強制另一個節點接受它的規則。因此,我們的情況是,從第一個比特幣軟件中設定的初始一致規則作為基礎指導開始,網絡中的所有節點要么聚合在同一套規則上,要么失去與網絡其余節點進行交易的能力。

例如,如果一個節點決定“憑空”造出新的比特幣,他可能會改變自己的規則,以允許這樣做,但代價是失去與網絡其余部分進行“比特幣”交易的能力。如果我們假設兩個人以這種方式修改了他們的規則,他們就放棄了除了彼此之外的所有人的交易能力。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如果我們現在假設10%的參與者將他們的節點換成了新的規則,那么這個網絡可以說已經分裂成兩個不同的網絡,每個網絡都以不同的方式定義了比特幣。

盡管上面描述的這些情況沒什么意義,但它們引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50%甚至99%的人修改規則,會發生什么情況?換句話說,如果多數人改變了規則,會發生什么?多數人的定義是什么?由于比特幣本質上是一個通信網絡,確定“多數”最合適的方式是考慮參與者與他人通信(交易)的程度。與常見的謬誤相反,網絡的哈希率、市值或總交易量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有多少節點運行它的規則(任何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部署任意多個節點)。對于決定一個連接到網絡的節點“應該”運行哪些規則,惟一相關的度量是它與其他節點進行交易的程度。簡單來說,他希望(或期望)與之進行交易的人中,有多少人會接受他的比特幣為有效貨幣。

聲音 | 觀點:即使SEC批準比特幣ETF,其在起步時也將像Bakkt一樣緩慢:本周一,華爾街日報刊文稱,ICE旗下的比特幣期貨平臺Bakkt在上線兩周后交出的答卷令人失望。報道中稱,Bakkt的比特幣期貨合約的交易量慘不忍睹。周五只交易了49份合約。在之前的9個交易日中,共有865份合約易手。Bitwise Asset Management研究負責人Matt Hougan表示,認為Bakkt將導致買家大量涌入是不現實的。他說,“事情不會突然發生。它們需要幾天、幾周、幾個月甚至有時是幾年的醞釀。”此外,Hougan認為,即使SEC批準比特幣ETF,其在起步時也將像Bakkt一樣緩慢。他表示,“這并不是讓每個人都會沖出起跑線的發令槍。”[2019/10/8]

無法與其他節點進行交易(運行不兼容的規則)的威脅是阻止參與者(其他節點和參與者)任意修改規則的原因。正是由于需要如此廣泛的協調,才使得比特幣的變化——從微不足道的bug修復到最具爭議的變化——變得如此難以實施。任何修改都意味著可能失去與網絡的其余部分(或部分)進行交易的能力。因此,理論能力行使這種修改是很少使用。

讓我們回到貨幣硬度的話題,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比特幣對于每個參與者的硬度取決于一個足夠大的網絡部分的協調能力和可能性,并成功地執行一個共識規則的改變,這將增加比特幣的供應。重要的是要強調,“足夠大”意味著這代表著比特幣網絡大多數人們的共識。這一衡量標準,就像比特幣本身的規則一樣,必然是主觀的,但對于這種情況會是什么樣子,應該不難達成大致一致。

比特幣的軟肋

正如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由于比特幣的每個用戶都可以運行自己的節點,參與者對執行共識規則的影響力完全取決于他親自參與的交易。一個節點必須驗證所有的交易,不是為了執行網絡上其他人的規則,而是為了能夠確定他自己收到的付款是否有效——這是參與者的經濟活動,也是他影響他人使用某些規則的決定的唯一方式。當一個人接受比特幣支付時,這就像是通過執行一致同意的規則來確定比特幣的定義。

然而,在我們之前的分析中,我們(有意的和隱式的)假設每個參與者都通過在其完整節點上運行某些代碼來積極地設置自己的規則,并使用它來驗證傳入支付的有效性,這是不一定的(實際上通常不是)。任何人完全可以通過被動地信任另一個實體來為自己驗證事務,從而將主動規則設置的責任委托給它。通過這樣做,付款的接受者在某種意義上把他的經濟活動委托給另一個人,而另一個人又可以用他喜歡的任何規則來影響共識規則。

例如,假設我正在使用一個在線塊資源管理器來驗證我是否收到了一個事務,每當我以這種方式接受一個事務時,我都將我的經濟活動對規則的影響委托給該服務的操作員。例如,如果操作員將決定使用規則允許更大的塊,新的簽名方案或(更令人擔憂)變化的通貨膨脹率,我不僅會被動地違背自己的意愿接受這些改變,實際上,我通過表示愿意接受使用這些特定規則的交易來積極支持它們。

在前面的小節中,我們已經得出結論,為了削弱比特幣的貨幣硬度,為了削弱比特幣的貨幣硬度,有必要與網絡中相當大一部分活躍的經濟參與者協調(說服其他人執行)修改一致規則,從而導致這種變化,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考慮,我們都可以認為這是一項很不實際的任務(時間很短,也不夠用)。這種協調上的困難不僅僅是由于比特幣網絡的分散化結構,更確切地說,是由于對個體經濟活動實施規則的分散化,或者更準確地說是自主權。當每個參與者都在積極地驗證自己的交易時,有必要說服相當一部分(如果不是幾乎全部)參與者接受修改比特幣硬度的新規則。但是,積極驗證其交易的參與者越少,對經濟活動的驗證就越集中,從而更容易進行這種更改。

雖然從理論上講,沒有什么可以阻止每個參與者使用完整節點,但是在運行和使用完整節點方面存在各種實際障礙。可能這些障礙中最重要的是操作這樣一個節點的技術復雜性,對許多人來說這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此外,事務歷史數據的大小也會帶來一些問題,當事務歷史數據增加時,會影響連接網絡所需的初始時間,同時也會提高活動節點所需的硬件需求,從而使維護成本越來越高。這些問題(可能還有其他各種問題)雖然可能是可控的,但如果不加以處理,可能會導致如此危險的大規模集中支付驗證,從而可能抵消比特幣理論設計所保證的貨幣硬度。

因此,比特幣的硬度面臨的最大風險在于支付驗證的集中化。

垃圾幣呢?

與幾乎所有“基于區塊鏈”的垃圾硬幣不斷的宣稱相反,實際上,它們都不能被視為硬通貨。雖然對于分散的區塊鏈如何工作有許多不同的實現(PoW/PoS等),但它們都必須依賴于上面討論的相同的客戶端支付驗證模型。

然而,與比特幣不同的是,它們要么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要么完全無視自我主權在決定共識規則方面的重要性。也就是說,它們都傾向于集中制訂和執行協商一致規則。有些項目有某種中央權威,幾乎沒有例外,大多數關于規則的決策都是委托給它的(無論顯式或隱式)。另一些人忽視了保持盡可能訪問完整節點的能力的必要性,從而導致了支付驗證的集中化。還有一些人試圖建立一個“治理”過程——將對共識的任意更改變成一種形式。

我應該強調,我并不是在談論所有“區塊鏈項目”或具有分散治理的項目。我反對的是經常聽到的各種代幣的說法,該說法稱它們應該被視為硬通貨,但在實踐中,它們的供應可以而且經常被任意改變。

如上所述,貨幣的硬度與貨幣通脹成反比,而貨幣通脹在經濟上可以施加于貨幣持有者。這些數字資產要么依賴于集中(或半集中)的支付驗證,要么有一些明確而簡單的修改共識規則的流程,因此甚至不可能有硬通貨的借口。強加在他們身上的潛在通脹可以是無限的——一旦你可以修改一個數字資產的“貨幣政策”,實際上,你可以從中創造出多少貨幣是沒有限制的,它也不能被認為是比任何法定貨幣制度都要難的貨幣。

在這里,沒有人聲稱比特幣的當前狀態是完美的,或者接近完美。當然,比特幣領域也存在許多不受歡迎的驗證集中化現象,更令人擔憂的是,人們對這種自我主權驗證的重要性一無所知。然而,主要區別在于,比特幣“激進分子”堅持推動使用完整節點。例如,核心開發人員努力使節點能夠在諸如RaspberryPi這樣的弱而經濟的機器上使用,許多項目提供了運行完整節點的各種選項,從即插即用的機器到完全DIY的解決方案。

致力于促進和簡化比特幣全節點使用的生態系統非常重要,并且正在迅速發展,社區對這一主題的重視是其他任何項目都無法比擬的。

此外,同樣重要的是,作為“同類中的第一個”,比特幣不僅是單一資產的基本共識規則,也是一般數字價值傳遞的基本規則。由于比特幣在原則上是一種協議,甚至(從最基本的意義上)是一種想法,“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由于其規則,正如我們所見,這意味著,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系統的所有其他實現都可以被視為比特幣的版本,只是規則完全改變了。

考慮到這一點,這些其他“比特幣”擁有如此不同的一套規則和實質上不同的貨幣政策,這一事實本身就表明了它們的規則的相對可塑性——以一種非常不兼容的方式偏離了最初的基本規則,并且沒有真正的(金錢上的)原因(例如由于錯誤而導致的緊急更改)。我們可能會說,這些其他的硬幣,僅僅是復制了比特幣的模型,至少在貨幣領域,已經證明了它們的缺乏硬度,他們僅僅是創造一個任意的不同于主要的比特幣協議。所有這些硬幣可能都與比特幣和其他各種“用例”有很大的不同,但就硬通貨系統而言,它們都是在“比特幣標準”面前開始虧損的。

其它Bug

在結束我們的討論之前,還有幾句話要講。首先,盡管到目前為止我們一直在討論強制執行編碼規則所帶來的比特幣的硬度,但我們必須注意另一個警告。比特幣是一種軟件,和任何軟件一樣,它可以而且已經(可能現在仍然)存在缺陷。雖然這些漏洞確實可能導致意外的通貨膨脹,但它們不太可能對比特幣的硬度產生嚴重影響。

為了理解其中的原因,我們可以將可能的通貨膨脹錯誤分為較小的錯誤(1、10甚至100000個比特幣—類似于CVE-2018-17144可能發生的情況)和較大的錯誤(類似于1840億枚硬幣的通貨膨脹)。小錯誤可能確實會帶來一些通貨膨脹,這在技術上可能會破壞有限供應的核心原則,但由于它們可以很快得到解決,它們對總供應的影響從長期來看實際上是無關緊要的。更通俗的說法是,它們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比特幣的存量,但不會破壞比特幣對即將到來的新比特幣預期流量的保障。

至于重大的漏洞,雖然可能會暫時削弱人們對比特幣成功的信心,但可以采取有追溯力的應對措施,消除這種明顯違反限量供應憲法先例的影響,這將成功地維護比特幣的信條。這些措施對于保持貨幣持有者的價值和網絡本身的效用是絕對必要的。事實上,這正是在2010年這樣一個災難性的錯誤之后所發生的事情。正如我們之前所得出的結論,網絡規則的可鍛性的缺乏導致了它作為貨幣媒介的硬度。然而,在這里,很明顯字面上相反的意思也是正確的;正是網絡發展的能力來保護用戶,通過他們每個人的個人行為來保護他們自己的利益,來保護2100萬的硬性限額。

結論

在整篇文章中,我們討論了硬通貨的基本原理以及它與比特幣的關系。我們從理論上看到,通常將比特幣描述為“有史以來最硬的貨幣”是理所當然的,但從實際的角度來看,這一說法的正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使用者行使其自我主權——即使用完整的節點來驗證和接受交易。

作者:BenKaufman

Tags:比特幣區塊鏈數字資產比特幣中國官網聯系方式40億比特幣能提現嗎比特幣最新價格行情走勢區塊鏈工程專業學什么區塊鏈存證怎么弄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數字資產和數字貨幣的區別數字資產是未來最大

幣安幣
XTZ:幣聰:TezosXTZ驚現歷史最低價,能否守住0.35美元

Tezos是一個智能合約和分散式應用平臺,它利用類似于EOS或Lisk的委托證明治理模型,利益相關者獲得對各種協議投票的權利變化以及生態系統的治理方式.

1900/1/1 0:00:00
ASH:「BTC收割機5月12」BTC,EOS、ETH、BCH、XRP行情速遞

反彈行情,切勿過多迷戀。 一、BTC BTC當前價位8498,12小時級別壓力位8725支撐位8065 二、EOS EOS當前價位13.8,6小時級別壓力位14.92支撐位11.02-11.32.

1900/1/1 0:00:00
以太坊:智能合約開發必讀:這10個Solidity安全問題不容忽視,防失業

值得關注的其他問題 盡管有一個安全問題排名很不錯,但它往往一些有趣的細節,因為某些細節與排名列表并不完全一致.

1900/1/1 0:00:00
區塊鏈:區塊鏈國際專利TOP 20:阿里、華為等5家中國公司進榜

零壹智庫發布的《全球區塊鏈專利報告》顯示,中國以12909件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區塊鏈專利申請總數的53.6%;從數量來看,我國領先歐美等發達國家.

1900/1/1 0:00:00
BAT:Coinbase專業版宣布上架Basic Attention Token,價格應聲上漲

Coinbase的專業版交易平臺上架了支持瀏覽器「Brave」的原生代幣BasicAttentionToken.

1900/1/1 0:00:00
以太坊:研究:3131萬的以太坊地址處于虧損狀態,以太坊還值得投資嗎?

來自IntoTheBlock的數據顯示,市值第二的加密貨幣以太坊自從高點下跌之后,有3131萬個以太坊地址處于虧損狀態,這占到以太坊地址數的90%.

1900/1/1 0:00:00
ads